復旦大學校園西部的綠樹濃蔭中,掩映著一座淡灰色的四層樓宇,同周圍的建筑相比,風格迥異。子彬院還被戲稱為“小白宮”,意即其門庭的造型風格可與美國白宮相媲美。
1923年,復旦學生郭任遠留美獲博士學位歸國,回母校執(zhí)教。次年,郭先生向其堂叔父郭子彬等人募捐三千元,用以購置儀器、動物和書籍,創(chuàng)辦了心理學系。1925年,他向郭子彬募捐五萬元,親自督工建造,造成了這座四層的樓房,供教學、科研之用,命名為子彬院。
子彬院建成以后,立即成為“全校發(fā)號施令的首腦,校長辦公處,各系主任辦公處,以及注冊、庶務、會計等處,俱集結于該院樓下,一切重要文告,皆張貼在那兒,龐大的第101教室,更無疑是變相的大禮堂?!保ㄒ姟稄偷┩瑢W會會刊》四卷第四期)。
當時《申報》稱:該心理學院大樓規(guī)模,在世界上數第三位。僅次于蘇俄巴甫洛夫心理學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心理學院。